退休教授夏昭炎回校作“两学一做”专题学习报告
为贯彻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精神,学习先进人物事迹。11月4日上午,离退休工作处党委邀请退休老教授夏昭炎于逸夫楼201室作“两学一做”专题学习报告。离退休处处长贺春生主持报告会,相关部门负责人及百余名退休老同志到场学习。
11年时间,从大学校园到家乡农村,从带薪工作到志愿服务,从教授大学生到教授农民,我校人文与传播学院退休教授夏昭炎完成了退休之后人生的“三个转变”。10年前,他退休后回到家乡,发现家乡农村的经济条件越来越优越了,可村里的文化氛围却越来越差了。于是,他又拿起了书本与器具,带领乡亲们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,开办了老人与青少年的假期学校,继续前行在“躬耕文化”的道路上。
谈起自己在家乡做的贡献,夏昭炎觉得不足为道。他说,自己只是做到了三个“不”:不去想年龄、不要怕病、不要怕难。70岁再启文化建设的征程,在他看来保持内心的愉悦就是关键。7次化疗、做完胃部手术后的夏昭炎仍然坚持在农村文化建设的第一线。他表示,病痛的折磨都是生活的考验,切忌抱有消极情绪,“任何事都有难处,但想想坚持下去就会对乡亲、对社会有利,那困难再大也会变成‘纸老虎’。”
在夏昭炎的人生中,“不忘初心”是他一直坚守的原则,也是他十年坚持在农村教学的原因。他16岁参军,文革末期入党,那时在心头涌起的为国奉献的劲至今还保存着。他表示,“不忘初心”首先不能忘入党誓词,“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!”应该是每个党员前进的方向。夏昭炎也坦言,“不忘初心”也是不忘自己的家乡,不忘从小便对自己有恩的乡亲,一个优秀党员要懂得知恩图报,不能自私。
修桥、修路、办假期学校、开办农村图书馆……说起自己为乡亲们办的实事,夏昭炎笑得像个孩子,语气轻快,眼神清澈。在他看来,还能为人们办实事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。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在座的老同志,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要发挥自身的价值,释放生命的热度,多办一些实事,这样不仅有利于社会,也会让自己保持一颗年轻的心,老而不衰。
夫人杨莲金是夏昭炎在进行家乡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搭档。在讲座中,杨莲金也为现场的老同志讲解起了日常保健知识,她亲身示范,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各处保健穴位,并当场做了保健操。老同志们纷纷学习起来,还有老同志笑称,这是来到了夏昭炎夫妇在家乡开办的“保健课堂”。
“夏昭炎老教授就是大家身边的先进人物,优秀党员,他的事例就是典型的不忘初心,为党、为人民释放余热,这是一堂‘活’的党课。”听完讲座,贺春生感慨道。
作者:文/彭澎 李琴 图/刘丽姗 袁梓峪
来源:校园新闻网
发布日期:2016年11月06日